幻灯四
幻灯三
幻灯二
幻灯一
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>主页 > 果博东方新闻 > 教育服务 >
职教改革四秩春秋 砥砺奋进谱写华章

改革开放以来,青海省职业教育快速蓬勃发展,体系日趋完善,水平逐年提高。其中有很多鲜活的镜头都体现着职业教育的成果。

  镜头一:5月18日,西宁市大通职业技术学校举办“校园开放日”活动,走进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实训室,记者看到学生们正认真地蹬着缝纫机展示自己的缝纫技术。2016级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宋国香同学,拿着自己设计的图纸和一些布料走了进来,坐在缝纫机前,十分认真地工作着。她告诉记者,她十分喜欢自己的专业,将来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服装设计师。她还展示了一件和伙伴们一起设计、制作的水墨画图案的高腰连衣裙,脸上满是自豪;

  镜头二:“明亮宽敞的前台,整洁舒适的办公位,色彩清爽的茶水间和现代化的会议室,还有那些展示出来的荣誉、奖项。这一切都让我十分向往,以后要是能来这里上班就太棒了!”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,机电工程系电梯技术应用专业2017级的学生刘生敏到青海上菱电梯有限公司观摩学习时兴奋地说。

  ……

  四十风雨  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

  在40年发展历程中,青海职业教育走过了起步奋斗、调整完善、快速发展三个阶段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省职业教育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,以服务发展为宗旨,以促进就业为导向,以改善民生为目标。深化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,初步构建了规模适度、中高职衔接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。

  改革开放40年来,青海职业教育共培养了40万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,建成了5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,10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,13所中高职国家改革发展示范( 骨干)学校和3所技师学院,48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5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。

  省委书记、省长王建军亲自调研职业教育,副省长王予波也先后几次调研职业教育,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要求,加快发展有青海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。提升职业教育发展地位,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。

  目前,青海职业教育在校生已达到10万人,中等职业教育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和在校生的比例达到41.22%和37.7%,高等职业教育占普通高等教育招生和在校生的比例达到45.41%和38.11%。

  为了改变中高职教育两个阶段各成一体、互不沟通的现状,解决传统的中高职人才分段培养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。我省不断完善“中高职衔接培养”模式。2015年我省实行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考分开,依据“文化素质+职业技能”的考试评价办法,完善人才培养渠道。建立了单独招生、综合评价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考试招生办法,构建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沟通、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“立交桥”。

  目前所有中等职业学校和省内8所高职院校38个专业进行了对接,完善了中高职贯通培养通道,实行省内对口高职单考单招制度,每年超过30%中职学生升入高职院校学习。

 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保质量

  在西宁市教育局组织的“百名教师下企业百名技师进校园”活动中,美容美发企业代表吴飞飞表示,非常感谢西宁市世纪职业技术学校的信任与支持。进入学校履行教师职责,给学生们传授技能的同时,也是为企业技术员工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己、展示自己的机会。自己不仅要在专业技能上再接再厉,将自己的技术传授给学生,更要向学校的专业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的技能。真正做到校企携手,互帮互进。西宁市世纪职业技术学校也派15名教师,进入企业提升教学实践能力。

  近年来,为了提升职业教育水平、提高职业教育就业率,我省开展校企“联合招生、合作育人、定向就业”的人才培养模式,积极打造“校中厂、厂中校”。主动接受行业指导和企业参与,借鉴、引入企业岗位规范,把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、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到相关专业教学过程中。

  建立了300多个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,与省内外近1000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。邀请企业优秀技术能手在学校设立了河湟建筑大师工作室、管新华技艺大师工作室、青海省藏医院名誉院长国医尼玛名师工作室等大师工作室。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保持95%和90%以上。

  “现在省上这些集团化办学、校企合作等政策,让我们有条件经常组织孩子们到企业观摩学习,有一个平台能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。让孩子们近距离了解自己专业未来就业的实际情况。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,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目标。”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的吴琨老师介绍道;青海省工业职业技术学校电机技术应用系学生周存浩对记者说:“我学的是3D打印专业,这个专业很新潮,通过去企业观摩学习,我了解了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广泛,可以应用在医疗、航天等行业,工作后薪金也不错。”

  针对我省藏区的职业教育,充分利用对口援青机制,与东部6个省市、12所民办本科学校、6个东中部职教集团对口帮扶机制,深化合作办学内涵。采取联合建设专业、联合培养人才的方式,帮扶支持我省藏区中职学校发展,提升了综合办学实力。开通了藏区中职学生赴对口省接受高职教育通道,目前,有2600多名藏区学生赴对口六省市和江西、湖南、重庆、成都等11个省市20多所职业院校接受优质职业教育。

  2015年,我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和上海市成立了职教联盟,联盟成立后上海市浦东外事服务学校当年招收了19名航空空乘专业学生,这也是真正意义的藏族历史上的第一个独立设的藏族空乘班。这些藏族姑娘家庭条件都不好,甚至很多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。这些姑娘到了繁华的大都市,开阔了视野,也学到了专业知识及技能。现在她们中有6人被东方航空公司录用,其中4名成为了令人羡慕的“空中小姐”,2人在东航地勤就业。其他同学也在西宁曹家堡机场和玉树巴塘机场相继安排了就业岗位,让向往蓝天的“格桑花”圆了飞行梦,实现了“就业一人、脱贫一家”的目标。

  “双师型”教师  教学体现工匠精神

  为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,培养“双师型”教师。所谓“双师型”教师,教师既能胜任专业理论课教学,又有相应的职业技能,教授实践课。近几年,青海省教育厅面对全省职业院校在职专任教师,举办“双师型”培训班。以专题讲座、一体化教学体验以及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为主的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。“通过‘双师型’培训,我的专业技能增强了,现在也取得了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。对于我实践课的教学帮助非常大。我认为‘双师型’教师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要。”曾参加过培训的一位老师感慨道。

  目前,中等职业教育“双师型”教师占专任教师的34%,高等职业教育“双师型”教师占专任教师的29%。同时,我省实施“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”,每年投入600万培训经费,积极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,组织专业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省级培训及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。目前职业院校校长、50%以上的专业教师均接受过培训。

  通过“特聘教师”和“见习岗教师”计划,建立教师补充机制,有效地缓解了教师队伍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短缺的困难。强化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建设,突出学生评教分值,加大考核力度,客观、公正和如实反映教师教学质量和水平。

  青海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处长马福强说:“近年来,我省职业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,但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,职业教育还存在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不够、吸引力不强等问题。面对新时代新任务,我们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按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全面落实‘四个扎扎实实’重大要求,着力推动‘四个转变’。按照省委书记、省长王建军同志提出的‘优布局、调结构、促融合、助脱贫、增活力、提质量、强队伍、建体系’八项举措,通过政策扶持、机制创新、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等多种方式,打造职业教育特色,把职业教育做大做强,支持职业教育、参与职业教育,使职业教育成为群众和学生眼中的‘香饽饽’。”(李雪萌)

  言  论

发展职业教育须先破除陈旧人才观

  当下的中国,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,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,必须要有一支规模强大的高技能人才队伍。但高级技工的缺口,已成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大瓶颈。

  问题首先在教育,特别是技工人才培养出了问题。社会上对职业教育无视和偏见,人才培养和评价体制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。

  世界经济的竞争,很大程度上是科学技术和制造业的竞争,这场竞争不仅需要一流的管理人才和研究人才,更需要一流的能工巧匠。理论上而言,马桶盖或圆珠笔之殇的根源之一,就在于中国这方面技能人才的缺失。这要求国内高等教育以及职业教育,都应适应现实的需要,为中国制造真正成为世界一流打下人才基础。

  其次,大学生与技工相比在成长空间和所享受社会福利,职称评定等诸多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别。

  要想从根本上破解“技工荒”,塑造一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“知识型、技能型、创新型劳动者大军”,我们就要进一步加强舆论引导,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和用人制度。

  总之,重视职业技术教育是社会发展、社会分工的需要。近年来,各类职业院校毕业的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成了“香饽饽”,这足以说明在一个公正有序的社会,不同职业都是平等的,只要提供适合人才成长和技能发挥的平台,人才就会脱颖而出。

  作为父母或者老师,要以新时代的思想和眼光去指导孩子的人生,真正成功的教育,应当让人各尽其能。当然,这种观念的改变,最终还将由市场所带动。市场才是造就工匠最好的“打磨机”。这显然要求广大企业应当重视改善劳动环境,提高职工的待遇和权益保障水平,让技能人才和技术工人更有职业尊严和自信。如此才能有更多青年人乐于去就读职业院校,建设制造强国自然也就有了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的人才资源“富矿”。(祝建波)

  人  物

汪元寿:为了职校生“飞”得更高更远

  一座座教学楼岿然屹立,一丛丛鲜花灿烂绽放,一个个学生精神抖擞。走进互助县职业技术学校,随处可见的是热火朝天的学习氛围:乐业酒店里烹饪专业的学生正在专心致志配菜,乐业汽修厂里汽修专业的学生正在一丝不苟检测设备,职校幼儿园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正在全神贯注给孩子讲课……

  “海阔凭鱼跃,天高任鸟飞”,这一切,离不开校长汪元寿的大胆创新、立志改革。

  当老师,甘为学生当街叫卖

  1994年汪元寿调到互助县职业技术学校担任烹饪班任课老师及班主任,初次面对职业教育,面对家庭困难的职校生,面对很多只想混个中职毕业证的学生,他不断思考如何让学生学到实实在在的专业技能?如何在短短的两年时间教给学生安身立命的本事?

  他看到很多学生因为家庭困难学习信心不足,很多学生在职校里闭门造车技术提高缓慢,作为班主任,他别出新意,鼓励学生每天去市场摆食摊、卖拉面,还指导学生自己开灶解决吃饭问题、锻炼技能水平。

  互助县有历史悠久的物资交流会,他带领学生赶会场。在尘土飞扬、人流攒动的会场上,腼腆的学生不敢大声叫卖,他亲自示范,大声吆喝着出售学生做的月饼、面点,学生被老师的精神鼓舞,很快进入状态,和老师一起开始了别开生面的实践活动。这些做法不仅让学生提高了技能,还让学生通过勤工俭学解决了经济困难。

  作为教师,他善于思考,作为班主任,他敢于担当,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,他富有情怀,在他的管理下,他所带的班级涌现了很多技能精湛的学生,现任互助县职业技术学校烹饪专业教师赵明邦、王鹏就是他的学生。赵明邦回忆说:“正因为有了汪老师独特的教育引导,才让我们有了一技之长,开灶、赶会场让我们学到的不仅仅是烹饪技术,还掌握了营销、创业、社会交流、再发展等技能,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。”

  管教学,推动教改情真意坚

  2003年,汪元寿被组织任命为互助县职业技术学校的主管教学的副校长,职位的变动让他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。

  “一个校长就要有视野、有胸襟、有气度,校长的视野决定学校的发展高度,只有高瞻远瞩、开拓创新、关注未来才能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。”汪元寿说。

  汪元寿通过读书、反思、践行等进一步开阔胸襟视野,回归教育本真,促使办学思路更加宽广、办学措施更加灵活。他建议学校在互助土族自治县最繁华的街道开办职校快餐店,快餐店的经营完全交给烹饪专业师生管理,每天由学生轮流去快餐店实训实习。无论工作多忙,他每天都会去店里督导,快餐店里时常会看见他汗流浃背、忘我工作的身影。

  由于先进的理念、科学的管理、放心的质量,快餐店的客人络绎不绝、口碑爆棚,这种标新立异的教学模式,使烹饪专业学生个个技能精湛,全面发展,涌现出了很多优秀毕业生。

  在互助县职业技术学校优秀毕业生的创业中,小庄、南门峡、北山等农家茶园餐饮民俗村蓬勃崛起。有些优秀毕业生成了企业后厨管理人员,例如乐业酒店厨师长麻文成,威远生态度假村厨师长马庭光等成为了互助餐饮行业中的佼佼者。

  任校长,砥砺前行再铸佳绩

  2014年,由于工作出色,汪元寿被组织任命为互助县职业技术学校党支部书记、学校校长。

  当时学校发展正处低谷期,招生工作艰难。他不忘初心,毅然决然担起了重整旗鼓的重担。一个校长就是学校的灵魂,校长的思想境界、德才学识、管理能力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水平,他立志要做一个有梦想、敢先行、立典范的校长。

  他提出了“德育立校、质量强校、特色兴校、产业养校”的办学理念,顶着巨大的困难、偏见和质疑开办校办产业,让现代学徒制在本校提前试点。

  短短两年时间,学校先后成立了互助职校雅业服装厂、互业广告部、韵业焊接部、助业物流实训超市、乐业酒店、乐业汽车维修厂、互助职校幼儿园、青海海外国旅互助分公司八个生产性实训基地。

  他推行“五合一,三得利”教学模式,让教室与车间合一,解决了办学条件难以适应市场的矛盾;让企业的能工巧匠来学校任教,解决了课堂教学理论满足不了实践要求的矛盾;学生在学校学习后走进企业,从学生到学徒的转变中解决了毕业企业难以适应的问题;教学和生产合一,解决了教学生产实际脱节的问题。

  两年多的砥砺前行,互助县职业技术学校走出低谷,办学实力雄厚、办学特色鲜明、在校生规模高达4000多人,成了青海省中职名校,汪元寿说:“锐意改革,先行先试,才能出成绩。”

  “厚德载万物,精技致千里”,是汪元寿的办学思想。追求高尚的职业操守、智慧的品格修养、超凡的人格魅力,激发了学校里老师和学生工作学习的蓬勃生机。学生凭着精湛的技能走出校门,在市场经济的海洋里迅速成长,依靠技能致富。

  “满眼生机转化钧,天工人巧日争新”。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,创造新业绩,让职校生“飞”得更高更远,是汪元寿不懈的追求和愿望。(代杉礼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