幻灯四
幻灯三
幻灯二
幻灯一
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>主页 > 服务 > 企业服务 >
心手相牵援建情 ——浙江省对口支援海西州工作

自2010年中央作出对口支援青海省藏区的重大战略决策以来,浙江省伸出饱含真情的援建之手,“缺氧不缺精神,艰苦不降标准”的浙江援青队伍,从政策、人力、物力、财力等方面对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八个地区展开了全方位支援,一项项民生工程、一批批产业项目、一个个工业园区,凝聚着千里之外的“浙江力量”,成为连接西子湖畔与瀚海戈壁的真情纽带。

  产业援建,浙江力量助推海西经济转型

  海西的产业优势是什么?是资源——农牧资源、日照资源、盐湖资源……“柴达木聚宝盆”名不虚传。但是,一个地区产业要发展、要腾飞,光有资源还远远不够。

  结合海西资源优势,浙江发挥自身在人才、资金和技术上的长处,帮助海西发展特色产业,为腾飞插上翅膀。

  八年来,浙江与海西共签订投资协议130个,投资额1166亿元。柴达木浙江工业园建设全面推进,新能源、新材料、特色生物产业、装备制造、商贸物流等一批浙商投资项目落地实施,目前,有十三家企业入驻格尔木园区,实现产值20亿元。

  八年来,海西的红黑枸杞、福牛、藜麦等高品质、无公害、有特色的农牧产品,依靠浙商投入,种植加工越来越规模化、现代化,产品覆盖范围越来越广,全州农牧业发展跨上了新台阶。

  近年来,浙江企业陆续参加“青洽会”、“百名浙商海西行”、“浙商走进格尔木”等项目推介会,支持海西在杭州、宁波等地成功举办产业对接、项目推介、经贸洽谈等活动。

  其间,柴达木枸杞还走出青海,在浙江开设了枸杞一条街,入驻嘉兴市现代综合物流园“多德福”食品城,成为柴达木枸杞进一步丰富产销对接渠道,走向长三角乃至全国市场提供良好推介窗口。

  今年,浙江援青办还将围绕“海西州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”的目标要求,充分发挥浙江电子商务技术和平台优势,计划年内培训电商人才1000人次,新建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1个、乡(镇)级电子商务服务站5个、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网点25个;大力发展休闲农牧业等产业,促进农牧民稳步增收;助推产业援青发展,重点做好绿朋集团2万吨特种功能纤维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,力争早日落地开工;加快茶卡小镇、德令哈农垦风情小镇建设,形成信息共享、客源互通的合作机制。

  人才援建,浙江经验在海西大地落地生根

  援建工作开展以来,浙江省组织了一批精明强干的援青干部来海西援建,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和部门,工作上各有优势和专长,每位干部在援青规划、招商引资、智力援建、项目建设、创新创业就业等方面出谋划策、主动作为、默契配合,更是将支援省市先进的思想、文化、技术等引入受援地区,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忘我工作,涌现出以许德清、徐善燧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,成为推动海西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精神动力。

  自对口援建以来,浙江省安排智力援助资金3972万元,实施智力援助项目324批次。在浙江大学、浙江省委党校等院校设立了培训基地,培训、挂职和进修各类人才22549人次,有力促进了海西干部人才培养。

  中石油、中化、铁路总公司通过不同渠道、不同形式,加大对受援方的医疗、教育等薄弱环节人才培养,通过人才智力援助,积极培养海西本土专业技术人才。

  根据海西州实际需求、行业特点及海西的就业形势,按照“以人为本、按需施教、突出重点、立足长远”的工作原则,两地开展了市县医院学校结对帮扶、年轻干部双向交流挂职、干部人才两地进修培训、骨干医院远程网络传教、高校学生定点定向培训等人才培育工作,全方位、多层次培养海西人才。

  利用“互联网+医疗”,实现医疗系统的远程会诊,提高了海西卫生医疗水平。通过“互联网+教育”模式成立浙江省名师德令哈工作室,两地师生可借助远程视频互动教学系统,教学水平进步明显。不仅如此,绍兴市北海小学教育集团在大柴旦设立分校,实现对口援建工作中的一项创举。

  技能人才,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人力支撑。浙江省有针对性地加大技能人才就业培训工作,努力实现“培训一人、就业一人”和“就业一人、培训一人”的目标,满足海西经济转型升级和企业发展的需求。同时,还安排专项培训资金100万元用于就业培训,设立海西州青年创新创业基金,提高海西青年人才创新创业能力,建设柴达木青年创业街,全力打造柴达木星空梦想小镇,为青年创业发展提供平台。

  一个人才,就是一颗未来发展的种子。援建工作开展以来,通过智力援建,海西有了一支“带不走”的专业队伍,也让海西未来发展有了坚实支撑。

  文化走亲,让两地情更切意更浓

  在高层互访地带动下,浙江省以及各对口市县与海西州各地区、部门、行业、单位间开展了全方位的互访对接工作。一次次互访如同走亲,大大促进了两地各方面的交流融合。

  格尔木市昆仑山地质公园与雁荡山地质公园结成“姊妹”公园;援受双方共同举办浙江师大附中藏族班、藏族学生“民族团结进步”夏令营赴浙江游学等活动,成功举办以“美丽柴达木、相约西子湖”、“醉美昆仑·梦回钱塘”、“心手相牵援建情”等为主题的文化走亲、旅游推介活动,浙江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介绍海西,进一步加深两地人民深厚感情。另外,浙江海亮集团收养16名海西孤儿直至大学毕业,宁波市在天峻县开展“千人筛查、百人复明”医疗援助工程,嘉兴市开展的“红船关爱”及铁路总公司发起的“心起点”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救助等一系列活动,受到海西当地干部群众的普遍赞誉。

  浙江与海西,原本相隔千里,但在党中央的关怀下,两地通过援建紧密联系在了一起。

  格尔木机场旁的一片“浙江援青林”深深扎根在戈壁滩上,这一抹绿荫不仅是城市周边防风固沙的屏障,更是见证浙江青海两省友谊的一张绿色新名片。

  共建“浙江援青林”植树造林活动,是第三批浙江援青干部认真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重要思想,在巍巍昆仑山下的生动实践。“浙江援青林”为浙江和青海两地干部群众、青少年志愿者、企业家搭建了一个为高原添新绿、让戈壁景更美的平台,使之成为见证两地友谊和对口支援“望得见山、看得见水、记得住乡愁”的亮丽名片。

  同样的,为了表达对浙江援青的感谢,浙江籍游客游览海西州各旅游景区景点可免门票,各星级酒店将对浙江籍游客在住宿方面给予最大优惠。

  对口援建,为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找到了一个支点,加快了建设西部经济高地的步伐。西子湖畔与巍巍昆仑用理想凝聚力量、用信念铸就坚强、用真情凝结关爱,共同谱写了“区域协调发展”的新篇章。(马振东)